物聯網系統組成
智慧農業物聯網系統采集溫室內的空氣溫濕度、土壤水分、土壤溫度、二氧化碳、光照強度等實時環境數據,傳輸到控制中心,由中心平臺系統將最新監測數據與預先設定適合農作物生長的環境參數與進行比較,如發現傳感器監測到的數據與預設數值有了偏差,計算機會自動發出指令,智能啟動與系統相連接的通風機、遮陽、加濕、澆灌等設備進行工作,直到大棚內環境數據達到系統預設的數據范圍之內,相關設備才會停止工作。
一、云平臺
1、設施農業智能監測系統
通過物聯網系統可連接傳感器采集土壤溫度、土壤水份、土壤鹽分、PH值、降水量、空氣溫濕度、氣壓、光照強度、植物營養指標(養分、水分、微量元素等)以及植物生理生態指標(植物莖稈微變化、果實膨大、葉溫、莖流等)來獲得作物生長的最佳條件,并根據參數變化實時調控或自動控制溫控系統、灌溉系統等;
可查看園區數據情況,可按氣象、土壤、植物生理等查看相關數據;也可按日、周、月等時間段或自定義時間段查看數據報表。
2、視頻監控
管理區域內放置360°全方位紅外球形攝像機,可清晰直觀的實時查看種植區域作物生長情況、設備遠程控制執行情況、工人生產情況等。有了這個“千里眼”,管理人員可以做到遠程輕松監控、管理作業生產
3、預警預報系統
設置作物生長環境參數安全閾值,高于或低于閾值報警系統啟動。
二、移動管理方便快捷
系統已實現與手機端、平板電腦端、PC電腦端無縫對接。方便管理人員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隨時隨地查看系統信息,遠程操作相關設備。
三、數據采集
數據采集是實現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控制的基礎。由于農業行業的特殊性,傳感器不僅布控于室內,還會因為生產需要布控于田間、野外,深入土壤或者水中,接受風雨的洗禮和土壤水質的腐蝕。